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英语网 >> 阅读天地 >> 留学驿站 >> 正文

窥视美国智库

  美国是全球智库*(think tank)研究能力最强大的国家,而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最多的城市,数量高达三百五十多家。著名的K街(K Street,又被称为“游说一条街”),虽然只是位于国会山和白宫之间的一条普通街道,但却云集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智库、游说集团、政府咨询机构和民间组织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与华尔街在美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媲美。2008年,我有幸在K街上的五大智库之一——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实习了四个月,其间参加了许多国会听证会、总统报告会、议员演讲会以及反CNN示威游行讨论等,收获颇丰,眼界大开。
  
  实习申请
  我进入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实习实属机缘巧合。2008年,波音公司出于在中国市场的公关宣传和人才培养考虑,慷慨地拿出一百万美金,委托华盛顿中心(The Washington Center for Internship and Academic Studies, TWC)策划一个为期三年的华盛顿中美双边贸易实习交流的项目。该项目每年赞助十名中国学生和十名美国学生到华盛顿实习或学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政治文化、积累工作经验和扩展人际关系网络。
  我按照要求,通过清华大学国际交流办公室提交了申请材料,包括学习成绩单、个人简历、英文能力证明、申请表以及两篇关于贸易的小短文。不久后我便收到了面试的邮件通知,要我到王府半岛酒店接受面试。我按时赶到那里,心情非常紧张。到达后,我发现面试者并不多,只有二十名左右。根据名额分配,清华大学大概有三到四名学生会“雀屏中选”。后来通过和主办方沟通,我才知道,其实大部分申请者都参加了面试。但由于这是该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很多学生并不知情,因此,申请的人相对较少,竞争也没有那么惨烈。由此,我得出一个经验:平时需要多关注学校国际交流办公室的网站,积极寻找国际交流或国际交流奖学金的机会;遇到合适的机会时,要大胆地进行申请,不管心里多没把握,都要试试看,因为机遇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对我进行面试的是该项目的两位负责人。他们询问了我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中美贸易关系的看法,以及我对未来的打算和对项目的期望。由于面试官本身不是贸易领域的专家,因而我只需简单谈谈,不必进行深入讨论,面试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面试完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国际交流办公室就给我发来邮件通知,说我被录取了,将和清华大学的另外两名同学、北京大学的四名同学以及复旦大学的三名同学共赴华盛顿。录取工作完成后,华盛顿中心将所有被录取人员的简历发给他们的合作机构,由他们挑选实习生,这些合作机构有智库、投资银行、基金公司、政府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焦急等待后,我分别收到了来自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奥本海默(Oppenheimer, 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录取通知。权衡再三后,我选择了和自己的兴趣“国际关系”更为相关的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Think Tank 智库  现在看来,这次申请经历应该算做是“非典型性”的实习申请,因为实际上,大家可以通过常规的申请渠道来争取去智库实习的机会。大部分智库会在自己的网站上放置实习信息,明确提出实习生的录取要求和申请的截止日期。智库对政治、国际关系、经济、金融、贸易和区域研究等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大,而对学生在阅读、写作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技能要求较高,因而申请者申请时最好能在简历中着重突出这些技能。根据被引用的频率排名,华盛顿的前五大智库包括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以及我所在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除了去知名智库的官方网站上寻找实习信息,还有一些网站专门提供智库和研究机构的实习职位信息,如libertyguide.com等。因此,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上这些网站寻找实习信息。由于美国的大部分智库是非营利性机构,因而,实习生通常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只有一些交通和餐饮补助。华盛顿高昂的房屋租金和生活费用使得很多无力承受的学生转而选择了去私营企业实习,而智库的大部分实习生都是华盛顿本地学校的学生,美国其他地区的学生或外国学生较少。
  
  实习的一天
  智库和营利机构的根本不同在于这里的工作人员不用为了金钱和利益奔走,因此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时间都是朝九晚五,比较固定,无需加班。早上九点半的办公室里,通常是人人一杯星巴克咖啡提神,然后一边嚼着甜甜圈和三明治,一边翻看实习生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各大媒体头条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内部新闻摘要(news briefing)。这个提炼出来的新闻摘要同时也会发给我们的赞助公司——瑞士银行、微软和美林证券的管理层。作为实习生的我在发完新闻摘要后,会对照内部新闻版,搜集一下今天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内部和外部演讲、圆桌会议和国会听证会等消息,初步确定一天中外出的行程。有时候,一些很有意思的听证会老板想去但却去不了,就会派我去国会大厦听,做好记录,然后写个总结发给大家,一起学习。由于我是实习生,刚去的时候没有固定跟进的项目,属于自由人,所以谁有需要就会给我派活儿。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进行信息搜索和翻译,搜索的主题包括反贪污、政治改革或者对外投资政策等。我一般在中国新华网、人民网、政府职能部门网站以及社科院的官网等网站进行搜索,然后以引用新闻或社科院蓝皮书和白皮书的形式进行摘录,最后将摘录的材料翻译成英文。虽然翻译的过程有些枯燥,但是我在推敲字句和阅读约定俗成的政治术语中慢慢体会了英文敏感词的微妙差别,因而,我在工作中也逐渐学会了尽量使用中性的政治词语。
  实习一个月后,我的老板分配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独立撰写一篇月度报告,向我们的赞助人汇报,主题就是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虽然是简要报告,但也洋洋洒洒写了20页。智库的报告与论文不同,它不能发表个人见解,而是尽最大可能反映客观事实,这样赞助人才能获得可观的政策信息,进而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在撰写的过程中,每个句子都要严格注明出处,不得随意发挥,引用的新闻媒体和著作也得是公认的中立机构,花边小报是绝对不能引用的。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用外语写作确实痛苦,但是也很锻炼能力。在我实习结束三个月后的某一天,老板发邮件告诉我,我撰写的报告作为参考意见被收录进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听罢我备受鼓舞,感叹熬了两个月的报告终于发挥了小小的作用。
  
  智库也分类
  一直以来,我心里总有个疑惑:为什么美国智库的对华研究报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有的渲染中国威胁论,并大肆宣扬中国人权状况如何糟糕以及中国百姓政治意识如何淡漠;有的却大力褒奖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之开明和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之无限。在进入研究中心一段时间后,我向我的老板询问这个问题,他告诉了我一个圈内人士众所周知的智库“内幕”。原来,研究中国的美国智库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受跨国企业和银行赞助,主要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美贸易关系,算是“挺华派”,比如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第二类主要受军火商赞助,关注中国的军事详情以及战争意图,如传统基金会和兰德公司等。智库名义上是独立的非营利机构,但是由于拿了赞助人的钱,按照赞助人的意思作研究报告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这也就是受军火商赞助的智库为何整天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原因了,因为这样大家才会去买军火,而军火商才能赚钱。

  权力旋转门
  我实习的时候,常常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在官方网站上研究智库的研究人员和董事会成员的背景。我发现很多董事会的名誉成员都是前任政府高官,退休后在智库挂名做政府咨询。再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叫opensecret.org的网站,真是“站”如其名,它就是一个公开华盛顿秘密的网站。什么秘密呢?那就是“权力旋转门”的秘密。
  一方面,美国智库为政府、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输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使这些学术精英“摇身一变”,成为决策者、商业家和律师;另一方面,智库、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又为政府换届后的离职官员提供了重要的“栖身”之处,同时能够丰富美国智库、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人脉资源。人员在智库、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和政府之间频繁地交换与流动,形成了特有的“旋转门”现象。这个opensecret.org网站就详细记录了每天“旋转门”里的人员流动。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在担任国务卿之前,佐利克就曾是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学者,而他从国务院辞职后,随即加盟了华尔街的高盛公司。也就是说,通过一扇看不见的“旋转门”,他不断进进出出,在“官—学—商”的角色之间转换。
  “旋转门”现象与美国政治的特征和需求密切相关。首先,由于政府职能的连续性,曾在某届政府任职的官员由于了解政府运作的规律,在退职以后便保有值得学术机构和商业公司雇佣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政府内部“镀金”以后,他们在哪里都会闪光。再者,美国政府决策时不断需要学者和商界人士提供咨询意见与参与合作。这种“旋转门”模式促进了三类角色之间的融合,使得这三类角色对相互各方的运作规律都比较了解。
  
  在华盛顿的短短四个月让我领会了世界政治中心的魅力。华盛顿大概是美国最严肃的一座城市:地铁和大街上的人几乎一律穿着黑色或深色正装,手持《华盛顿邮报》或《纽约时报》,开口闭口谈的都是政治。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实习使我有幸接触了许多有着远见卓识的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阔了心胸和眼界。现在,每当我阅读美国新闻的时候,脑海中不由自主就会联想起国会山、白宫和K街三点一线的决策过程。新闻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结果,而是公众参与的一个生动而真实的过程。
  
  * 智库:从字面来看,智库是智慧宝库的意思。智库通常汇集着优秀的学者和分析员,对包括宏观经济、政治局势、生态环境、疾病传播和国家政策等广泛领域或某一专门领域进行研究,从而为国家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导向或者为私人公司提供投资环境分析和公关策略建议。智库的研究报告影响非常深远,以至很多美国人都将智库视为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权力中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