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英语网 >> 阅读天地 >> 留学驿站 >> 正文

我在美国学政治

  从美国研究生院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回首过去,从筹划准备申请到进入学校学习的过程正是我成长历练的过程。在美国追逐我的政治学习之梦,也使我获得了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如今回忆起来,仍有许多值得分享和回味。
  
  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虽起源于欧洲,但却是在美国得以迅速发展的,现在美国已成为全球政治学研究的大本营。怀揣着一定要去学术象牙塔顶端看一看的愿望,大二那年,我也成了“寄托”大军(这里指GRE、托福考试)的一员。准备考试和筹划申请的过程充满了挑战、疲倦、繁冗、焦虑和兴奋,但现在想起来,却不啻为一个自我锻炼的难得经历,正是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真正含义,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只有在留学筹划的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充分准备,才能使自己的留学之路更加顺利。下文我就着重介绍一下针对政治学申请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为今后在美国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更好地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角色。
  不同于欧洲从历史和哲学角度出发的政治学,美国的政治学研究主要偏重科学方法,即以统计模型入手来衡量研究对象(变量)间的关系,通过一种高度量化的方式得出结论。这就意味着该学科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有较高要求。因而,有意申请政治学的申请者在备考时需要好好准备一下GRE的数学部分,不要以为其难度只有高中水平就对它掉以轻心。有一个好的数学分数对申请政治学奖学金一定有帮助的,说不准你就是以后的“政治学研究方法论”(主要教授数学、统计以及博弈论在政治研究中的应用)课上的助教呢!除了争取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数学部分得高分之外,对文科同学来说,还应该在完成所有申请步骤后找一些统计学的初步教材瞧一瞧统计“长”什么模样、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这对今后研究生院的学习大有益处,而且会减少心理落差,让你面对真实的学习场景时不至于太惊讶。
  政治学的英文名称中虽然包含“科学”的字眼,但毕竟不是纯科学,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免不了要阅读大量文献和进行深入广泛的写作,可以说这是一门文理相错的综合学科。鉴于其学科特点,大多数学校在申请要求中也明确表示需要申请者提供10~50页的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并在其中论述你就与专业相关的某一问题的看法和研究角度,并得出结论。对于一个尚未进入该研究领域的“门外汉”来说,这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准备写作样本的过程将帮助你找到今后你想进一步探索的研究热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从不同学校的不同项目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此外,在搜集论文材料时,又同时训练了阅读理解、归纳概括和去粗取精的能力。这些都是今后在美国学习必不可少的技能。
  择校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登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网站查询美国大学的官方排名,搜索政治学专业排名;在排名列表中选出最想去的几个学校和保底学校;逐个登录在选择范围内的每个学校的网站,查看其教学内容、研究的偏重点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筛选出你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相信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名校情结”。名校虽好,但其选拔过程严格,申请费也不菲。为了了却心中一大愿望,也为了避免日后悔恨,有“名校情结”的申请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申请几所名校看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校的申请截止期一般比其他学校早很多,所以申请要趁早!此外,择校前应充分跟自己熟悉的教授沟通、交流,看看他们和美国研究生院之间是否建有研究关系。如果你的教授曾是访问学者,那么他/她一定认识对方院校的相关教授,对推荐你入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在美国无论就业还是入学,推荐的作用都极其显著。
  选名校大家都会,怎样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般来说,美国研究生院的政治学系设有四个分支:政治哲学/政治理论、比较政治、美国政治和国际关系。其中政治哲学或政治理论不一定在每个学校都有一席之位,因为政治学在美国的主流是“科学化”的量化研究;而像政治哲学或政治理论这样需要通过提出假设、量化变量、再证实证伪的研究是比较难进行也比较边缘化的;再加上分配给政治理论研究的基金通常又非常有限,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学校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教授就比较少或根本没有。因此,喜欢研究政治理论的同学可以考虑申请欧洲、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的学校。然而,在美国体验一下以计量为工具的政治学也是很好的选择,掌握了一般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运用方法后,日后在美国的择业范围也会扩大很多。
  除了“名校情结”和专业上的考虑之外,也可以根据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征来选择学校。美国多数高校坐落在乡村或郊区,只有少部分建在城市。前者有利于学生放弃杂念,安心读书;后者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却容易制造干扰因素,使学生产生浮躁情绪。比较理想的选择是靠近大城市的乡村学校,这样既可以在幽雅清静的环境中专心学习,又可以方便“进城”实习、开会、游览,多了解美国社会。这对读硕士项目的同学尤其重要,因为大多数硕士项目只有两年,在第一年结束前就得操心找实习机会了,在毕业前就得寻找工作单位申请OPT (Off-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了。而城市就业机会多,职位种类也很丰富,能够快捷方便地到达面试地点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最后选定的学校是宾汉姆顿大学(Binghamton University),学校不算大,但其政治学系因其优秀的量化教学研究模式和丰富的科研成果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在LS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权威学院)做的全球政治学调查排名中名列第19位。经过严格的选拔,系里只录取非常少量的学生,比如我们那级(2008)只在全球录取了11个学生。
  政治学是一门任务相对较重的人文学科。我们第一学期共三门课,占12个学分,平均每门课都有20本规定书目要读,此外还有每星期的书评、作业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挣扎在书海中时我才意识到:相比GRE的阅读理解,怎样高效地阅读、提取信息和批判理解才是更具挑战性的。完成专业课作业有一个很大特点,那就是先读规定书目。这时问题就来了:不见得每一本书都是你喜欢和感兴趣的。我现在还记得我的“阅读史”上曾让我欲哭无泪的最大的“拦路虎”——《德国宪法评审》。当时因为太“轻敌”,我在距离交书评的前一天下午才开始读,坚信才一百余页的书两个小时肯定读完。但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极其艰深晦涩,再加上之前对德国政宪制度评审过程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结果读到晚上十点我才大致读了一半。我急得真是想哭都没时间掉眼泪,想加紧速度赶快读又不知道如何尽快让大脑消化。情急之下我拨通了远在大洋那一头妈妈的电话,一个劲向她诉苦,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抱着电话不放手,但同时又清楚妈妈根本帮不上我的忙。只记得妈妈在电话那边一个劲地安慰我,给我鼓劲;而我呢,一边答应一边又急忙挂掉电话努力打起精神,准备继续奋战。近乎绝望的我望着地板上凌乱的草稿纸、从书包里散落的书和未来得及归位的行李箱,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力量和使命感,咬着牙一夜没合眼终于在第二天早上最后截止日期前将文章发到了教授的邮箱。我长舒一口气,无奈却又满足地挤出了一丝苦笑。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做the last minute person了。

  上每节课之前,教授都期望每个学生完成这节课规定的所有读物,并对其形成比较深入、具体的见解,以便课上相互交流。研究生课程的课堂发言很重要,大约占最后分数的25%。如果某个学生总是不说话,比较严厉的教授会在课下与其谈话,并做出警告。如果说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还算简单的话,参与课堂讨论就要复杂得多了,你必须听懂和理解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在头脑中作出迅速的信息处理。虽然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的同学,但因为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口音,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同一问题,因而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抓住对方所想和所陈述的内容,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从小学开始时,接触的一直都是标准英式或美式发音,突然一下暴露在浓重的苏格兰口音、印度口音、韩国口音、俄罗斯口音、土耳其口音、低沉含糊的带有地方特色的美式发音中,确实有当头一棒的感觉。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的耳朵被惯坏了!好在适应这个变化也不难,只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平常多跟各国同学交流,过不了多久就能顺畅沟通了。
  谈到数学的学习,中国同学一般不会像我的美国同学那样感到紧张。第一学期刚开始的数学课主要是复习一些基本数学常识,之后会介绍一些统计学初步知识和计算应用题,下一步就是运用统计软件(如SPSS和STATA),再后来就是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写一篇论文,从中抽象出变量,采集数据后,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用统计软件分析和运算,最后根据运算结果得出某一项或几项特定结论。这个过程听起来很专业,很有挑战性,但只要弄清每一步的原理,做得多了,就觉得是老套路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潜力和意志力,否则是很难在研究生院生存下去,更不用说顺利毕业了。我还记得我们系一个热爱骑单车的美国男生因难以忍受第一学期的学习压力而退学了,走的时候连招呼都没打。对此教授们又是生气又是惋惜。我们看在眼里,心里又增添了一份沉重,因为我们大约已经能预感到接下来几个学期的繁重生活了。
  虽然压力和繁重是研究生生活的常态,但也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独具特色的“啤酒吧沙龙”是我们系历史悠久的休闲项目。每周五晚上,根据自愿原则,系里的教授和学生相约在离校不远的一家其貌不扬的啤酒吧里,大家能饮酒的饮酒,不能饮的就要一杯果汁或冰水,然后畅谈生活、学术、工作和各种八卦。一时间,一周来的各种压力和紧张都烟消云散了。晚上回家好好睡一觉,周末继续看书写东西!
  
  从准备留学申请到正式开始学习是一个非常磨炼意志,也非常锻炼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过程。不管留学结束后怎么走,这个过程带给我的益处将会让我一生受用。我很庆幸命运的阴差阳错让我最终选择了这个专业。虽然我的背景和专业在毕业后的面试过程中被一些HR评论为“太学术”“不是很有应用性”,但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充实了我的心灵,提高了我的语言、写作、分析和评判能力。可能它带来的效果不像其他应用性强的专业那么快速和显著,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它那独特的专业培养模式和思维训练方法所赋予我的能力和体验终会助我在人生的路上健步如飞。

回到顶部